


生活中,有些中老年人小腿或脚踝处反复出现破溃伤口,流水、结痂,很久都不愈合,甚至越烂越大——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“皮肤问题”,而是静脉性溃疡在捣乱。
什么是静脉性溃疡?
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最严重的表现之一,约占所有下肢慢性溃疡的70%。简单来说,就是下肢静脉“回流不畅”,血液淤积在小腿和脚踝处,静脉压力长期升高,慢慢损伤皮肤和皮下组织,最终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。
为啥会出现静脉回流问题?
常见原因包括:下肢静脉瓣膜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(比如长期站立、久坐导致瓣膜功能受损);深静脉血栓病史,血栓阻塞血管影响回流;年龄增长、肥胖、妊娠等因素,也会增加静脉负担。
怎么判断是不是静脉性溃疡?
记住几个典型表现,帮你初步识别:
1. 位置:多发生在小腿下1/3内侧(内踝附近),这是静脉压力最高的区域;
2. 外观:溃疡边缘不规则,基底多为暗红色或肉芽组织,常伴有渗液、周围皮肤色素沉着(发黑)、肿胀、湿疹或硬结伴瘙痒;
3. 症状:久站、久坐后腿部酸胀、沉重感明显,抬高腿后会舒服一些,溃疡可能伴有疼痛,但通常不如动脉性溃疡剧烈。
静脉性溃疡拖得越久,治疗难度越大,还可能继发感染、皮肤癌变等严重问题。如果发现腿上有长期不愈的伤口,尤其是伴有腿部肿胀、发黑,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或创面修复科就诊。早干预、早治疗,才能避免小伤口变成“大麻烦”,让双腿重新回到健康状态。
